我前幾天在風傳媒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馬里蘭大學畢業生楊舒平演講的文章,很多網友扭曲了我的觀點,認為我是在為大陸說話並認為我的文章沒有真實性,所以這篇文章我用幾個有名的學者的觀點來對我上一篇沒有表示清楚的地方做解釋,我的文章從來沒有偏袒哪一個國家,完全是就事論事,台灣封閉了很多大陸的消息,選擇不報導或是扭曲事實,到美國我才真正地看清出大陸,跟我們以往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在來美國之前,我跟一部分台灣人有一樣的想法,美國人特別友善,對台灣人特別好,但其實在現實的美國生活中,處處帶著歧視和差別待遇,先不論總族歧視的談談美國的民主和言論自由吧!

美國的媒體看似自由,但六家媒體公司掌控了90%美國人接收什麼訊息、用什麼方式接收表面上看似很多元化,其實都是一樣的訊息,只是來自不同的平台罷了。言論自由並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核心意義是當你的想法跟主流價值不同也能被重視聲音也能被聽見,這六家媒體公司決定了基本所有的主流價值,也可以控制輿論導向,更可以輕易地給觀眾設下各種刻板印象,美國真的言論自由嗎?

 

 

前陣子美聯航打人事件,引發了世界各地網友的撻伐,然而根據美國FOX的報導Twitter 卻默默得把一些有關美聯航負面評價的貼文刪除,一般是提及暴力、恐嚇威脅、提及種族歧視或是別人隱私等才會被強制刪除,但很多網友並沒有提及到這個層面就被強制刪除了。根據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對言論自由的定義:protecting free press, the democratic process, diversity of thought…etc.如果言論自由,那對於美聯航發表自己的評價不應該會被刪除的

 

 

 

再更早一些,美國選舉炒得火熱的時候,希拉蕊生病的很多連結都被臉書默默地刪除了,發布這被告知他的連接內容不符合臉書的“Community Standards”,這些說明了美國言論自由嗎?其實有時候也是有限制的。

 

 

楊舒平同學提到美國的民主讓他嚮往,反觀大陸一切都被限制著。大陸還是個發展中國家,在很多方面還在完善、還在改進。美國1787年簽訂聯邦憲法》到1954 年的Brown vs. Broad of Education,一個表示過去公立學校黑人與白人分開“separate but equal”是違憲的案子,這是美國民主的轉折點,可以說達到一個相對平等的事件,這兩個事件中歷經了167年,在看大陸從文化大革命結束到現在才41年的時間,1970左右的中學普及率大約是28%,2012年已經達到了82%,或許還沒有實施民主,但在段時間國家的經濟和教育水平不斷的再提升。

畢業於哈佛的國際經濟學家Dambisa Moyo曾說,  如果每天你必用不到一美元生存,你只會忙碌的想辦法生而不是一直為民主辯護,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只有在生活富足後才生真正的實施。她在演講中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想要有個能為你遮風避雨的家還是你希望有權利投票?我思考了一下,大部分的人都是升斗小民, 為生活奮鬥打拼著,多數人應該會認為賺到錢比民主制度來的重要一些,根據Freedom House的數據印度的民主指數是77,而大陸只有15,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往大陸去唸書、去發展找工作,而不是去印度追尋民主呢?

CNN 2015年曾經報導過一篇為什麼窮人不參與投票2012年美國年收入低於兩萬美金的家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去投票,原因是因為太忙了,忙於工作忙於生存,在他們眼裡吃飽遠比民主來得重要。

如果像某位網友提出來的質疑,一人一票,在不需要提升教育程度和民族素質的條件下實施民主,即使投票出來的人不滿意,也心服口服,因為那是民主,然而他忽略的國家的人數,台灣的人口是23, 549, 109, 而大陸是1,385,416,398,那麼一次一人一票的選舉要花多長時間又要耗費多少錢呢?曾在美國聯合國工作致力於將中南美洲的經濟和數位化長達十五年的Martin Hilbert 曾提出一個數位化民主的概念,數位化我們就不提,我主要想表達的是他的論點提出關於人口和表達深度的關係,最左邊的大球寫著Direct: yes/no vote,他想表達的是當人數越多能表達的深度就越低,例如選舉,一人一票,但你只能在選票上表達對於一個候選人的贊同以及不贊同,而右下那個大球寫著 Representative Prose指的是如果把範圍縮小,交由人民代表為民中發言,那能表達的深度(depth of will expression)就可以達到很高了,所以人民的數量和參與的程度大大的決定了民主如何實施。大陸普遍教育程度還沒有達到能和美國齊平的程度,因為民主對於教育程度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還沒有十時民主可以理解。雖然現今大陸還沒有開放讓廣大民眾參與選舉和做大量的政治討論,但一年一次的兩會允許大陸各個領域有代表性和社會影響力的人參與討論,主要對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可以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這個就是Dr. Hilbert提出的 Representative Prose,以少部分的人為代表進行深度的討論。

 

 

看看國際經濟學家Dambisa Moyo演講時用的圖,先發展經濟再來搞民主,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我沒有說大陸全部都好,但是發展中國家有這些問題很正常,反觀打著民主自由旗幟的美國,並沒有徹底地落實民主與自由,種族歧視也一直存在著。

每個國家都在進步,每個國家與有不同的目標與計畫,

不是現在不做的表示以後不做,只是優先順序不同而已。

 

 

 

 

Freedom House

https://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world/freedom-world-2017

CNN     August, 5th, 2015

http://money.cnn.com/2015/08/05/news/economy/poor-people-voting-rights/

Dambisa Moyo      Jun, 2013.

https://www.ted.com/talks/dambisa_moyo_is_china_the_new_idol_for_emerging_economies#t-348581

Fox News

http://www.foxnews.com/tech/2017/04/12/twitter-accused-deleting-tweets-slamming-united-airlines.html

“Is Facebook Blocking Posts on Sick Hillary?” Sep, 2016.

https://www.teaparty.org/facebook-blocking-posts-sick-hillary-looks-way-188245/

The Twitter Rules

https://support.twitter.com/articles/18311

Facebook Community Standards

https://www.facebook.com/communitystandard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妮妮加州留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